鳴謙路,建國前乃涪江女中一條石板路。路雖窄小,但其旁筆柏森森,確也十分可人。80年代,乃將其拓寬改造為水泥路面,路旁建以欄桿,樹以小葉榕,更別有一番情趣。2001年,學校進行校園文化建設,乃拆掉欄桿,路面鋪上瓷磚,路旁種以青草,并選擇路旁合適的位置塑以周恩來銅像,在像座上嵌刻“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”這一名言。使路的面貌煥然一新,始定名為鳴謙路! ÷芬曾Q謙名,是因為鳴謙在清道光二十年(公元1848年)任遂寧縣令時,重視教育,熱衷培養(yǎng)后昆棟梁。他不僅鼎力修葺書院(遂中前身),而且在總結前人教育理論的基礎上,率先提出了“詡文明,助化導,明體達用,卓然為當代偉器”的辦學理念和宗旨,以及“學不在乎雜,貴乎精;道不一其途,衷諸是。日知所亡(通“無”),月無忘所能”的學習方法。這一辦學理念和宗旨把遂寧學宮書院的辦學思想推向了極致,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,仍放射出耀眼的光芒;其所倡導的學習方法,在科學發(fā)躍飛展的今天,仍值得我們學習借鑒。2002年,李明亮校長在整理遂中教育文化時,將“詡文明,助化導” 確立為學校的辦學理念,把“明體達用,卓然為當代偉器” 確立為學校的辦學宗旨,并吸收當代和諧教育、主體性教育思想的精華,結合學校實際,提出了“以德樹人,和諧育人,自主成人”的辦學思想,進一步發(fā)揚光大了鳴謙的教育思想! ▲Q謙路,風光旖旎宜人,文化意蘊深厚。行諸其中,可以受到真的啟迪,善的熏陶,美的感染。應該說它不是一條普通之路,而是一條真善美兼?zhèn)渲贰?/div>